妙手醫生
肩袖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頸肩部疼痛與關節活動度降低,疼痛常特殊地表現為夜間疼痛明顯,白晝疼痛減弱。肩袖損傷引起的疼痛已經成為即慢性頭痛和慢性腰痛之后的第三大疼痛。近年,關于肩袖損傷的研究重點也逐步轉移到探討疼痛的機制上。目前的研究表明,肩袖損傷引起的疼痛是炎癥性疼痛,主要由IL-1β、IL-6、TNF-α等促炎因子介導,產生的COX-2、NGF和MMPs經過不同通路參與產生疼痛信號,其中COX-2和NGF受到TAK1的調控。此外,不可忽視的褪黑激素也參與到產生及調控疼痛的途徑當中,新發現的CB1也可能參與到復雜的炎癥反應,并進一步調控疼痛信號。疼痛信號通路較為復雜,尤其是肌腱的炎癥性疼痛具體受到怎樣的調控,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進行探討。治療肌腱炎癥性疼痛需要在不影響關節功能和術后修復的基礎上進行,臨床上還需要評估各種治療手段的效果。目前臨床上常用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但炎癥性肌腱病不一定全部適用,需要新的手段來緩解、治療疼痛。且臨床上仍然缺乏關于單一靶點和多靶點治療效果的大數據對比。尋找適合的手段治療肌腱炎癥性疼痛是所有骨科醫師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來源: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0年11月第35卷第11期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