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腸內營養是指經口攝入或管飼途徑補充各種營養素,以滿足病人代謝需要。但如何應用EN,EN能否安全、有效、規范應用,如何處理EN的并發癥等,仍是目前廣大臨床工作者研究的問題。首先,EN使用前應進行專業評估。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評估工具主要有四種,即營養風險篩查2002(NRS 2002)、主觀全面營養評估(SGA)、營養不良通用篩查工具(MUST)和微觀營養評定(MNA)。其中,NRS 2002經循證醫學證明在預測營養風險和臨床結局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現階段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分會(CSPEN)推薦:NRS 2002為住院病人營養風險評定的首選工具。其他幾種工具也有其具體適用范圍,根據臨床具體情況確定。對于EN的補充途徑,可選擇經口服和(或)管飼,需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途徑。口服是最安全的EN途徑,若口服達不到需要總量的50%,則需用管飼。對外科手術尤其是腹部外科手術后,何時開始給予EN以及是否EN仍存在爭議。ESPEN 2006版EN指南建議,對膽道和結直腸手術,術后禁食和胃腸減壓對病人無益,不僅不能降低吻合口的并發癥,相反存在增加術后感染發生率和延長住院時間的風險。此類病人特別是行腹腔鏡手術的病人,術后第1、2天就可給予EN。對ICU病人,建議腸道功能恢復后應盡早實施EN,建議在24h或24~48h內開始實施。在EN不能提供足夠熱量的情況下,是否需要給予補充性腸外營養(SPN),歐洲指南推薦:若EN提供的能量不能滿足要求,進入ICU的第2天就需考慮SPNW。美國的指南則推薦至少要1周后再給予SPN。無論何種營養支持方式,我們需要謹記的是,SPN是EN不能耐受或不能滿足目標營養量的輔助營養支持,臨床營養支持的目標仍是充分利用腸道。
對EN(腸內營養)制劑組成的研究也是近年來關注的熱點。市場上的EN制劑按其劑型不同可分為乳劑、混懸液和粉劑。EN制劑按其用途又分為標準型和疾病特異型。前者適合大多數使用EN的病人,但嚴重糖代謝異常和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慎用。對營養制劑中的脂肪、糖、蛋白質等的綜述已較多,這里簡要介紹EN制劑中的各種添加劑,也是目前研究熱點。①Gln:Gln是人體血漿和細胞內最豐富的氨基酸,占體內游離氨基酸池的60%,對恢復小腸黏膜組織形態的完整性起著重要作用。在應激狀態下,Gln缺乏是腸黏膜損害的重要原因。由于Gln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支持作用,也是腸上皮細胞能量代謝的重要物質。所以,國內外有較多關于EN中添加Gln的研究。迄今,盡管大部分的研究均表明Gln的應用能令住院病人獲益。但最近幾年的研究結果顯示,Gln對危重癥病人弊大于利,由此引發了廣泛爭論。有研究指出,當體內Gln濃度>930mmol/L時,病人6個月病死率顯著增高。因此,對合并有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Gln應用尤需謹慎。②精氨酸(Arg):Arg屬于半必需氨基酸,補充外源性的Arg不僅能夠輔助治療感染和創傷性疾病,而且還可用于改善創傷后的氮丟失。Arg能促進胰島素和GH的分泌,起調節內分泌平衡的作用。Arg誘導的多種效應主要歸功于其代謝產物一氧化氮(NO)和多胺。Arg通過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作用生成NO,而后者在不同腸道疾病中對腸黏膜屏障的保護作用已被證實。但高劑量的NO在激活免疫細胞的同時,還可誘導產生大量的炎性遞質和自由基,促進炎性反應,加重組織損傷。因此,危重癥病人特別是出現膿毒癥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的病人,機體內環境極度紊亂,與Arg代謝相關的酶活性發生改變,多條Arg代謝通路受阻,此時給予外源性Arg將產生大量NO,加重內環境紊亂,增加組織損傷。因此,對嚴重感染和膿毒癥的病人不建議使用含Arg的制劑。③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不被小腸消化,進入結腸后被厭氧菌酵解,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如乙酸、丙酸、丁酸等。膳食纖維不僅具有強水解性可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排便,保持腸道清潔,而且還可被腸道細菌所發酵,誘導需氧菌繁殖,抑制厭氧菌生長。此外,膳食纖維還具有梯度黏合、機械隔離和網孔吸附等作用,可延緩有害化合物在腸道的吸收,并促進其排除。④魚油:魚油中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具有抑制過敏和炎性反應,抑制癌細胞形成和轉移,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強細胞和體液免疫等作用有文獻報道,含魚油的營養制劑能減緩器官衰竭,降低MODS和SOFA評分。同時,含魚油的營養制劑還能改善氧合,改善肺靜態順應性和肺阻力。但其并不能減少胃腸道事件的發生。
? 來自“醫脈通”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