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作者:范寅泰 北京安定醫院
引言
帕金森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其病理特征為腦部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進行性退變和死亡,導致腦內多巴胺水平顯著降低,進而引發一系列運動和非運動癥狀。運動癥狀包括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運動遲緩、姿勢平衡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自主活動能力,使患者行走、穿衣、進食等日常活動變得困難;非運動癥狀如嗅覺減退、睡眠障礙、抑郁、便秘等,也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身心負擔和經濟壓力。因此,綜合有效的治療和科學系統的康復訓練對于改善患者病情、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帕金森綜合征的治療
藥物治療
1. 左旋多巴及復方制劑:左旋多巴是治療帕金森綜合征的核心藥物,它能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在腦內轉化為多巴胺,補充腦內多巴胺的不足,從而有效改善運動癥狀。為了減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謝,常與多巴脫羧酶抑制劑(如卡比多巴、芐絲肼)組成復方制劑,如多巴絲肼片、卡左雙多巴控釋片等。復方制劑可提高左旋多巴進入腦內的比例,減少其用量和外周不良反應。一般從小劑量開始服用,根據患者的癥狀控制情況和不良反應逐漸調整劑量。長期使用左旋多巴可能出現療效減退、開關現象、異動癥等并發癥,需要密切觀察并調整治療方案。
2.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如普拉克索、羅匹尼羅等,可直接刺激多巴胺受體,發揮類似多巴胺的作用。這類藥物不僅能改善運動癥狀,還對非運動癥狀(如抑郁、睡眠障礙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與左旋多巴相比,多巴胺受體激動劑起效較慢,但作用時間較長,且較少引起異動癥。可作為早期帕金森綜合征患者的單藥治療,也可與左旋多巴聯合用于中晚期患者,以減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和并發癥。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嗜睡、體位性低血壓等。
3. 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司來吉蘭、雷沙吉蘭等屬于此類藥物,它們通過抑制單胺氧化酶B的活性,減少多巴胺的降解,從而增加腦內多巴胺水平。這類藥物可改善帕金森綜合征患者的運動癥狀,尤其適用于早期輕度患者,能延緩疾病進展。司來吉蘭與左旋多巴合用時,還可增強左旋多巴的療效,減少其用量。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可能出現失眠、口干、惡心等癥狀,與5 - 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合用時可能增加5 - 羥色胺綜合征的風險。
4. 金剛烷胺:具有促進多巴胺釋放、阻斷谷氨酸受體等作用,對帕金森綜合征的震顫、強直和運動遲緩均有一定療效。尤其對異動癥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可作為左旋多巴導致異動癥患者的輔助治療藥物。金剛烷胺起效快,但療效維持時間相對較短,一般在用藥數天至數周內即可見效。常見不良反應有頭暈、失眠、下肢網狀青斑等,腎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手術治療
1. 腦深部電刺激術(DBS):這是目前治療帕金森綜合征最有效的手術方法之一。通過在大腦特定核團(如丘腦底核、蒼白球內側部)植入電極,連接神經刺激器,發放電脈沖刺激這些核團,調節神經環路的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運動癥狀,如震顫、強直、運動遲緩等。DBS具有微創、可逆、可調節等優點,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藥物用量及其副作用。但手術有一定風險,如顱內出血、感染、電極移位等,且費用較高,需要嚴格篩選適應證,一般適用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出現嚴重藥物并發癥的中晚期患者。
2. 神經核毀損術:如蒼白球毀損術、丘腦毀損術等,通過破壞大腦內與帕金森綜合征癥狀相關的神經核團,來改善癥狀。雖然神經核毀損術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運動癥狀,但由于其不可逆性,且可能導致一些嚴重的并發癥(如言語障礙、吞咽困難等),目前已較少單獨使用,僅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患者不適合DBS手術時,謹慎選擇。
其他治療
1. 心理治療:帕金森綜合征患者常伴有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等,可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調整心態,應對疾病帶來的各種心理壓力,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和生活信心。同時,抗抑郁、抗焦慮藥物(如選擇性5 - 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苯二氮?類藥物等)也可根據患者情況合理使用,以改善心理癥狀。
2. 中醫治療:中醫中藥在帕金森綜合征的治療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一些中藥方劑通過調節人體的氣血、臟腑功能,可能對緩解癥狀、延緩病情發展有一定幫助。此外,針灸治療通過刺激特定穴位,也可改善患者的運動和非運動癥狀,如針刺百會、四神聰、風池、合谷、太沖等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震顫、肌肉強直等癥狀,但中醫治療通常作為輔助手段,與西醫治療相結合。
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原則
1. 早期介入原則:在疾病診斷明確后,應盡早開始康復訓練,即使在疾病早期癥狀較輕時,康復訓練也有助于維持患者的運動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延緩疾病進展對身體功能的影響。
2. 個性化原則: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身體狀況、運動功能障礙特點以及并發癥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訓練方案。每個患者的癥狀表現和身體基礎不同,康復訓練的重點和方法也應有所差異,以滿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3. 循序漸進原則:康復訓練的強度和難度應逐漸增加,從簡單的基礎訓練開始,逐漸過渡到復雜的功能性訓練。避免一開始就進行高強度訓練,以免患者因無法承受而產生挫折感或導致身體損傷,以患者能耐受為度,逐步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康復訓練方法
1. 運動功能訓練:
? 關節活動度訓練:帕金森綜合征患者常出現肌肉強直,導致關節活動受限。通過主動或被動的關節活動訓練,如上肢的肩關節前屈、后伸、外展、內收、旋轉,肘關節屈伸,腕關節屈伸和旋轉等;下肢的髖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旋轉,膝關節屈伸,踝關節背屈、跖屈和旋轉等,每個關節活動重復10 - 15次,每天進行3 - 4組,可維持和改善關節活動范圍,預防關節攣縮。
? 平衡訓練:平衡障礙是帕金森綜合征患者常見的問題,容易導致跌倒。可通過單腳站立、平衡板訓練、太極拳等方式進行平衡訓練。例如,單腳站立時,先從睜眼單腳站立開始,逐漸過渡到閉眼單腳站立,每次站立時間從數秒逐漸增加到30秒以上;平衡板訓練時,患者站在平衡板上,通過調整身體姿勢保持平衡,每次訓練15 - 20分鐘,每天2 - 3次。太極拳以其緩慢、連貫、重心轉移的特點,對改善平衡能力有獨特作用,患者可跟隨專業指導進行練習。
? 步態訓練:針對患者常見的小碎步、慌張步態等問題,進行步態訓練。患者在平坦的地面上,先進行原地踏步練習,要求抬高腿部,每次踏步盡量保持相同的高度和節奏,然后進行緩慢行走練習,行走時強調腳跟先著地,再過渡到腳掌,步幅要盡量大,雙臂自然擺動,可在地面上設置標記,如每隔一定距離放置一個小障礙物或畫一條線,幫助患者控制步幅和節奏。每次訓練30 - 60分鐘,每天2 - 3次。
2. 肌肉力量訓練:
? 等長收縮訓練:在關節不活動的情況下,進行肌肉的收縮練習,如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患者仰臥位,雙腿伸直,大腿肌肉用力繃緊,保持5 - 10秒后放松,每組10 - 15次,每天3 - 4組,可增強肌肉力量,同時避免對關節造成過大壓力。
? 等張收縮訓練:使用彈力帶、啞鈴等器械進行肌肉的抗阻訓練。如手持較輕的啞鈴進行上肢肌肉力量訓練,或使用彈力帶進行下肢肌肉抗阻訓練,每組10 - 15次,每天3 - 4組,隨著肌肉力量的增強,逐漸增加訓練的重量和難度。例如,進行上肢彎舉練習時,手持啞鈴,緩慢彎曲手臂,感受肱二頭肌的收縮,然后緩慢放下。
3.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
? 穿衣訓練:選擇寬松、容易穿脫的衣物,先從簡單的上衣穿脫開始訓練,指導患者如何將手臂伸進袖子,如何扣扣子或拉拉鏈等,逐漸增加難度,練習穿脫褲子、鞋襪等。訓練過程中,給予患者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幫助,但盡量鼓勵患者自己完成。
? 進食訓練:根據患者的手部功能和吞咽情況,選擇合適的餐具和食物。對于手部震顫明顯的患者,可使用加重手柄的餐具,便于握持;對于吞咽困難的患者,調整食物的質地,如將食物切碎、煮爛,避免食用大塊、干燥或粘性大的食物,進食時保持坐姿,緩慢進食,防止嗆咳。
? 洗漱訓練:幫助患者適應使用輔助工具,如在洗手池旁安裝扶手,便于患者起身;使用電動牙刷、防滑肥皂等,方便患者進行洗漱活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言語和吞咽功能訓練:
? 言語訓練:帕金森綜合征患者常出現言語障礙,如聲音低沉、語速過快或過慢、發音不清等。通過呼吸訓練,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練習,增強呼吸肌力量,為發聲提供充足的氣流;進行發音訓練,從簡單的元音、輔音開始,逐漸過渡到單詞、句子,如反復練習“a、o、e”“b、p、m”等,要求患者發音清晰、響亮,逐漸增加音量和語速的控制練習;還可進行朗讀、唱歌等訓練,改善言語流暢性和表達能力,每次訓練20 - 30分鐘,每天3 - 4次。
? 吞咽訓練:對于有吞咽困難的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訓練。首先進行口腔肌肉訓練,如鼓腮、吹氣、伸舌、卷舌等動作,增強口腔肌肉力量;然后進行吞咽動作訓練,指導患者進行空吞咽、吞咽唾液練習,逐漸過渡到吞咽不同質地的食物,如糊狀食物、半流質食物等。吞咽訓練時,患者應保持舒適的體位,如坐直或半臥位,避免在進食時說話或大笑,防止誤吸。
康復訓練注意事項
1. 訓練前評估:在開始康復訓練前,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運動功能、心理狀態、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進行全面評估,包括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步態分析、言語和吞咽功能等,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
2. 訓練中的監測:在訓練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出現疲勞、疼痛、頭暈、心慌、呼吸急促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訓練,讓患者休息,并查找原因。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適時調整訓練強度、時間和方法,確保訓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訓練后的護理:訓練后可進行適當的放松活動,如肌肉按摩、溫水浴等,緩解肌肉疲勞。鼓勵患者補充水分,保持充足的休息,保證睡眠質量,以促進身體恢復。同時,定期對患者進行復查和評估,根據康復進展調整訓練方案。
結論
帕金森綜合征的治療和康復訓練是一個長期、綜合的過程,需要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心理治療、中醫治療以及康復訓練等多方面協同配合。藥物和手術治療能有效控制癥狀,延緩疾病進展;康復訓練則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對于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起著關鍵作用。通過遵循科學的康復訓練原則,進行個性化、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并注意訓練過程中的各項事項,患者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身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更好地應對疾病帶來的挑戰。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康復理念的不斷更新,相信會有更多有效的治療方法和康復手段應用于帕金森綜合征的治療,為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和更好的生活體驗。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