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作者:孟志剛 北京市海淀醫院
高尿酸血癥是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代謝異常綜合征。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過420 μmol/L,稱之為高尿酸血癥。血尿酸超過其在血液或組織液中的飽和度可在關節局部形成尿酸鈉晶體并沉積,誘發局部炎癥反應和組織破壞,即痛風;可在腎臟沉積引發急性腎病、慢性間質性腎炎或腎結石,稱之為尿酸性腎病。許多證據表明,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慢性腎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是過早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多系統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已受到多學科的高度關注,其診治也需要多學科共同參與。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是一個連續、慢性的病理生理過程,其臨床表型具有顯著的異質性。隨著新的更敏感、更特異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的廣泛應用,無癥狀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界限漸趨模糊。因此,對其管理也應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需要長期、甚至是終生的病情監測與管理。
高尿酸血癥在不同種族患病率為2.6%~36%,痛風為0.03%~15.3%,近年呈現明顯上升和年輕化趨勢。Meta分析顯示,中國高尿酸血癥的總體患病率為13.3%,痛風為1.1%,已成為繼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見代謝性疾病。目前,我國廣大醫務工作者對高尿酸血癥與痛風尚缺乏足夠的重視,在對其診斷、治療及預防等的認知方面存在許多盲區與誤區,存在診療水平參差不齊、患者依從性差、轉歸不良等狀況。
近10年來,臨床循證指南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合理、安全、規范的診療準則,已成為發達國家臨床決策的主要依據。目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痛風診療指南主要為2012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和2015年ACR/歐洲抗風濕聯盟(EULAR)制訂的指南,但均未涉及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此外,以GRADE系統為代表的證據分級系統已成為國內外指南常用分級方法。自2009年以來,我國多個學科專家共識或指南從本專業角度對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進行了一定的規范,對該病的診治發揮了一定的指導作用。然而,尚缺乏基于臨床循證指南制訂方法且由多學科參與的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鑒于此,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遵循國際通用GRADE分級系統,采用臨床循證指南制訂方法和工作流程,由方法學家在內的多學科專家參與,制訂了《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指南旨在為臨床醫生和相關從業者在高尿酸血癥與痛風預防、診斷及治療方面提供臨床決策依據,減少不恰當治療,識別和規避潛在的有害治療,提高治療的規范性,并有效利用醫療資源。
建議所有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體重、規律運動;限制酒精及高嘌呤、高果糖飲食的攝入;鼓勵奶制品和新鮮蔬菜的攝入及適量飲水;不推薦也不限制豆制品(如豆腐)的攝入。痛風是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與長期高熱量飲食和大量酒精攝入密切相關。Choi等隊列研究顯示,體重增加是痛風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RR=1.99,P<0.01),體重減輕則有保護作用(RR=0.61, P<0.01)。Meta分析也表明,體重下降可顯著提高尿酸控制的達標率,降低痛風急性發作頻率。與西方飲食(指大量攝入紅肉及加工肉類、炸薯條、精糧、甜食和餐后甜點)相比,DASH飲食(指大量攝入水果、蔬菜、堅果、豆類、低脂奶制品和全麥/雜糧,限制攝入鈉、含糖甜食及飲料、紅肉及加工肉類)明顯降低痛風發生率。Meta分析顯示,酒精攝入與痛風發病風險呈正相關。其中重度飲酒者,痛風發病風險增加2.64倍。甜味劑果糖應用廣泛,meta分析顯示,富含果糖的飲料和水果明顯增加血尿酸水平,與痛風發病風險呈正相關(RR=1.62, P<0.000 1)。有研究提示,豆類食品的嘌呤含量因加工方式而異,因此不推薦也不限制豆制品的攝入。
建議所有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知曉并終生關注血尿酸水平的影響因素,始終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圍: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及其相關合并癥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血尿酸長期達標可明顯減少痛風發作頻率、預防痛風石形成、防止骨破壞、降低死亡風險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是預防痛風及其相關合并癥的關鍵。所有患者應知曉需要終生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標范圍240~420 μmol/L,并為此可能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降尿酸藥物。2018年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降尿酸藥物依從性平均為47%(17%~83.5%)。與僅有全科醫生參與的常規管理相比,有專職護士參與的患者管理,2年內血尿酸控制達標率由29.7%升至95%,痛風發作頻率(每年>2次)由24.3%降至8%,痛風患者每人每年節約治療費用5 066英鎊。大部分患者需終生降尿酸藥物治療;部分患者,若低劑量藥物能夠維持長期尿酸達標且沒有痛風石的證據,可嘗試停用降尿酸藥物,但仍需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維持血尿酸水平在目標范圍。
建議所有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都應了解疾病可能出現的危害,并定期篩查與監測靶器官損害和控制相關合并癥:應告知所有患者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可導致多個靶器官的損傷,可能影響預期壽命,應定期監測靶器官損害并及時處理相關合并癥。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腎結石和慢性腎病有明確的因果關系,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血尿酸升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合并腎損害的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降尿酸治療可明顯改善其腎功能、延緩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進展,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因此推薦定期篩查與監測靶器官損害和相關合并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改善患者總體預后。
(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