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在人們傳統觀念中,似乎所有的疫苗接種都是需要肌肉注射,如上市的狂犬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等等,但此接種方式不僅需要大量人力、醫療耗材,也往往會伴肌肉酸痛、腫脹等不良反應,同時注射劑型無疑對于懼怕打針的人來說也是一項挑戰。近幾年,研究員積極探索、研發非肌肉注射的疫苗方式,如2020年8月我國首個上市的國產鼻噴劑流感疫苗。
回顧疫情肆虐的當下,我國2020年開始全面積極攻克疫苗難關,首次研發上市的滅活病毒及腺病毒新冠疫苗也是通過肌肉注射,誘導身體免疫系統產生血液中的抗體而達到近免疫成效,其有效率可達70-80%。據國家衛健委5月28日通報,全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已超過6億劑次,預計年底接種率可達80%。在注射型新冠疫苗獲得如此成功外,我國吸入用新冠疫苗的研發進程也向前邁了一大步。
2021年7月26日,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領銜研制的吸入用重組新冠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Ad5-nCoV)順利通過Ⅰ期臨床。
該疫苗采用霧化器將疫苗霧化成微小顆粒,通過呼吸吸入的方式進入呼吸道和肺部,模擬呼吸道病毒天然感染途徑,激發黏膜免疫,這種免疫是通過肌肉注射所不能帶來的。該吸入用疫苗臨床成果刊登于權威雜志《柳葉刀-傳染病》,這也是全球首個公開發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臨床實驗結果。此篇文章的發表再此為中國醫療防疫功績欄中又新增一壯舉與榮耀。
該研究表明,霧化吸入接種疫苗安全性好,無肌肉注射局部不良反應,僅需1/5肌肉注射劑量即可達到1劑肌肉注射的相同細胞免疫反應水平,肌肉注射后28天采用霧化吸入用疫苗可加強免疫效果,產生高水平的中和抗體,提高民眾的接種意愿。
本項研究為一項單中心,開放、隨機的一期臨床研究,在武漢中南醫院招募了130位中國參與者,按照性別和年齡分層,隨機分配到5個接種組:HDmu高劑量氣霧組(28天間隔,接種兩次霧化Ad5-nCoV [2×1010病毒顆粒]),LDmu低劑量氣霧組(28天間隔,接種兩次霧化Ad5-nCoV [1×1010病毒顆粒]), MIX肌肉注射及氣霧組(28天間隔,混合接種[首先肌肉注射5×1010病毒顆粒,后霧化增強接種2×1010病毒顆粒]),1Dim低劑量肌肉注射組(單次接種肌肉注射5×1010病毒顆粒) ,2Dim大劑量肌肉注射組(2次接種5×1010病毒顆粒)。主要評估成人接種后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免疫原性。
研究發現,第一次或加強接種7天后,兩種疫苗途徑顯示出不同的安全性。130名參與者有62為至少出現1次不良事件,多組之間具有統計學差異,與接受氣霧劑疫苗接種的參與者相比,肌肉注射的參與者發生嚴重的不良事件更多。最常見的系統性不良反應為發燒(27%),頭痛(15%),疲勞(13%),而呼吸道相關的不良事件(如咳嗽、口咽疼痛,腫脹),在氣霧劑和肌肉注射組之間沒有明顯差異(p=0.68)。
接種Ad5-nCoV疫苗后發生不良事件
研究員們在基線及接種Ad5-nCoV疫苗后的第14天和第28天評估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結合的IgG、IgA、SARS-CoV-2中和抗體濃度。發現與氣霧劑相比,肌肉注射接種可以產生更高濃度的RBD結合的IgG、IgA、SARS-CoV-2中和抗體,但在氣霧劑接種后的第28天,RBD結合的IgG、IgA、SARS-CoV-2中和抗體濃度上升,男女均呈相似的中和抗體反應。Ad5-nCoV 在肌肉注射和氣霧劑吸入后均誘導了一系列細胞免疫反應。MIX肌肉注射及氣霧組表現出更高的中和抗體水平。
接種Ad5-nCoV疫苗后血清IgG、IgA和中和抗體反應
接種Ad5-nCoV疫苗后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
綜上所述,氣霧劑疫苗與肌肉注射疫苗有相似的保護功效,且對18歲以上的成年無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只需要通過霧化吸入,就可以完成疫苗接種,獲得黏膜免疫、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三重保護,顯著提高已經注射疫苗人群的多重免疫效果,抵御新冠病毒的變異。同時,該疫苗劑量相對很低,間接大幅度提高了疫苗的產量,不需要注射器也可以有效解決銳器的醫療廢物處理等問題,適用于大規模人群推廣使用。
目前吸入用疫苗正在有序推進二期臨床試驗,接下來,研究人員將繼續進行與時間賽跑,積極申請該疫苗的緊急使用,共同造福于全國人民。
參考文獻:
Shipo Wu PhD, etal.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n aerosolised adenovirus type-5 vector-based COVID-19 vaccine (Ad5-nCoV) in adults: preliminary report of an open-label and randomized phase 1 clinical trial.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Available online 26 July 2021.
來源轉化醫學網,轉發是為了更好的傳播和公益宣傳,版權歸作者所有,侵權刪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