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作者:李寶柱 北京市和平里醫院
中草藥為中醫預防治療疾病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于其他醫學的重要標志。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 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 神農被尊為“藥皇”。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目前中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 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 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應用。中草藥(英文名:ChineseTraditonaldrug):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中藥應用理論比較獨特。中藥有 四氣五味。四氣又稱四性,是指藥性的寒、熱、溫、涼。五味指藥物的辛、酸、甘、苦、咸。中草藥的氣、味不同,其療效也各異。 中草藥的應用形式多種多樣,有用藥物加水煎熟后去渣留汁而成的 湯劑,有研磨成粉末狀的粉劑,還有 丸劑、膏劑、酒劑、片劑、沖劑、注射劑等。 中草藥中有許多名藥,植物藥以人參、 靈芝、 何首烏、枸杞最為著名。動物藥以驢膠 牛黃、 熊膽、 蛇毒、 鹿茸等最為珍貴。礦物藥以 朱砂、赭石、滑石、 芒硝等為最為常用。藥材加工分為幾種,凈制, 除去雜草、泥沙及非入藥的部分。 切制 ,一些根莖類藥材,如丹參、白芷、前胡、牛膝、射干、虎杖、 商陸、葛根、土 伏苓、玄參等,應趁鮮切成片、塊或段,再進行干燥;果大不易干透的果實類藥材,如宣木瓜、酸橙、佛手等,應先切開后再干燥;樹皮類藥材如 杜仲、厚樸、 肉桂等也應采后趁鮮切成塊或片或卷成筒,再進行干燥。 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便于長期貯存備用,干燥加工時盡量保持生藥的外觀、氣味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不變。 曬干 利用陽光和戶外流動的空氣將藥材曬干。曬干法一般適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顏色和不含揮發油的藥材,如薏苡、 牛蒡子、 黃芪、丹皮、杜仲等。曬干法方法簡便,但不同藥材方法也各異。晾曬時通常把采收的藥材攤放于 席子上,要注意防雨、防露、防止大風吹散,并經常翻動,促其及早干燥。 烘干 利用烘防或火坑低溫烘烤,使藥材干燥。烘干時應控制溫度,溫度低了不易干燥,溫度過高則影響質量,如烤大黃溫度不超過60℃,溫度過高則體泡色暗,質量降低;花類藥材烘干時,溫度不能過高,如烘銀花的溫度掌握在38℃—42℃。普通中草藥在煎服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煎服器皿的要求選用耐火的砂罐、陶罐最為理想,也可以使用搪瓷燒鈣,不銹鋼、玻璃器皿。不能選用鋁、鐵或銅鍋。藥鍋要有鍋蓋且"肚"宜稍大。
二,水的選擇通常選用自來水或純凈水都可以。
三、煎藥的加水量頭前以浸沒藥材超過藥2-3厘米(兩橫指)為度,二煎加入溫水至高出0.5-1厘米。頭煎可以煎出藥物的85%的有效成份;二煎可以煎出藥物13%的有效成份,通常把這兩次煎出的藥物混在一起服用。根據藥材的性質確定湯劑的加水量:解表劑水量略少,一般藥劑水量適中,滋補劑水量宜多一點。煎藥時不要頻頻加水。煎前浸泡一般為30-60分鐘,若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可縮短煎煮時間。
四、煎煮的時間要求一般藥物:頭煎在水沸騰后改小火再煮20-25分鐘。二煎在水沸騰后再煮15-200分鐘。一些毒性較大藥物要慢火久煮后才能消除其毒性,特殊藥物:按照醫師、藥師指導煎煮,如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宣久煎。10-20分鐘即可:滋補藥物先用中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煮,煎煮時間40-60分鐘
五、常用特珠藥物的煎煮方法先煎:要先煎15-30分鐘,有毒物一般在中藥煎好前5-10分鐘入藥。布包煎:將藥物放入布袋中再與其它藥物同煮,烊化,(榮華);用適量水加熱把藥溶化后,兌入湯液中服用。沖服:將藥物調入適量煎好藥液或開水中沖服。
六、煎煮中藥注急要點變質或煎糊的中藥切勿再服用,以免中毒。煎服時注意藥物各
種煎煮方法,謹遵醫囑。煎藥量;一般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如需控制液體入量的病人,可將藥液加熱濃縮,一般在服用中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膚病,疔瘡應忌食魚蝦、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