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世衛組織:非流行國家已報告257例猴痘確診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29日說,截至26日,23個非猴痘流行國家共計報告257例猴痘確診病例以及120例疑似病例,尚未有死亡報告。
該組織29日發表聲明說,猴痘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中等風險”,隨著在猴痘流行國家以及非流行國家的監測擴大,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確診病例。
聲明說,如果猴痘今后發展為人類病原體并在幼童、免疫力低下者等群體中傳播,猴痘將對公共衛生構成“高風險”。
世衛組織說,多個非猴痘流行國家突然同時出現疫情,意味著未檢測到的人際傳播可能已存在一段時間。此外,大多數病例與疾病流行地區沒有旅行聯系,并通過“初級醫療機構或性衛生服務機構”發現。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區流行,不易發生人際傳播,但接觸感染者的破損皮膚、體液、飛沫等可能感染。其潛伏期通常為6至13天,可能長達21天。感染初期癥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等,之后可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大范圍皮疹。多數感染者會在幾周內康復,也有病情嚴重甚至死亡病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世衛組織數據報道,在通常有猴痘病例報告的5個非洲國家,去年12月中旬至今年5月末,已經接到1365個病例和69例死亡的報告。
海關總署:嚴防猴痘
近期,全球多個國家相繼報告猴痘病例,海關總署對全國海關口岸衛生檢疫相關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全國海關持續做好“多病共防”,防止疫情疊加。
在海關檢疫方面,海關總署及時組織專家開展風險評估,發布疫情警示通報,部署全國海關在口岸加強入境衛生檢疫工作:嚴格落實入境人員健康申報、體溫監測、醫學巡查、采樣檢測等各項衛生檢疫措施;加強進境攜帶、寄遞物檢疫和嚙齒動物檢疫;扎實做好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和檢測工作準備;持續強化與航空公司的溝通聯系和口岸健康宣教;同時,強化多部門聯防聯控,嚴防疫情輸入風險。
海關提醒,出入境人員應提高風險認識,減少病毒暴露,降低感染風險: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區,避免與嚙齒、靈長動物發生任何接觸,避免直接接觸動物的血和肉,食用前需徹底煮熟;避免密切接觸猴痘感染者及已被污染的物品;及時、正確的洗手;到密集場所應注意佩戴醫用口罩。出入境途中,如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如實告知交通工具乘務員,并配合做好自我防護。
出入境旅客有發熱、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大范圍皮疹等癥狀的,要及時向海關申報,以便盡快獲得檢疫排查和后續診治。
測序表明,猴痘已經開始社區傳播
隨著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研究團隊發布新一輪猴痘病毒基因測序報告,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猴痘已經在歐洲發生了大規模的社區傳播。
由于目前已知猴痘病例主要出現在男男性行為者中,在六月即將到來之際,全球衛生官員提醒相關群體,應隨時對猴痘病癥保持高度警惕。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被認為是自天花根除以來人類最重要的正痘病毒傳染病。猴痘病毒能夠通過病變體、體液、呼吸道飛沫和污染物質從人傳播到人,但人人傳播通常需要長時間密切接觸。猴痘的致死率約為1%-10%,兒童的死亡比例最高。在本輪疫情暴發前,猴痘病例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區熱帶雨林散發,非洲之外的病例都被認為與非洲旅行有關。
本輪猴痘疫情在全球蔓延速度之快,傳播路徑之不尋常,實屬罕見。世界衛生組織已證實,自5月初英國發現第一起猴痘病患以來,目前在全球大約20個國家發現了300多例猴痘確診病例及疑似病例。大部分病例是在男性之間發生過性關系的男性。有分析認為歐洲此前兩場狂歡派對中大規模性行為或是本輪猴痘蔓延的主要原因。
在歐洲,科學家們對最新猴痘病毒基因組的測序仍然在緊張進行中。這為跟蹤當前疫情中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更明晰的分辨率。
截止本文發稿時,來自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最新9份猴痘病毒基因測序報告相繼公布,研究者們表示,已有的猴痘病毒基因組序列的分析顯示,病毒都屬于溫和的西非分支,病毒樣本之間的關系極為緊密,進一步確證了猴痘在歐洲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社區傳播。
此前,葡萄牙國家衛生研究所的約翰.保羅.戈麥斯(Jo?o Paulo Gomes)及其同事已公布了10份葡萄牙猴痘患者攜帶的猴痘病毒基因組測序報告,并分析指出,本輪猴痘疫情暴發極有可能來自一個源頭。
當地時間5月27日,意大利研究團隊公布了第一份意大利猴痘患者的病毒樣本基因組測序報告。該33歲男子5月18日由葡萄牙抵達意大利, 因肛周潰瘍、雙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雙肘部、背部、臀部和左腳少量丘疹和水泡性皮膚病變前往當地醫院就診,出現皮損前幾天,患者發熱(38.5°C)持續一天,伴有咽痛和打噴嚏。研究團隊對該病例攜帶的病毒樣本基因組測序使用了Illumina平臺,測序深度為19倍。分析結果顯示,該患者攜帶的猴痘病毒基因組屬于西非進化支,與葡萄牙團隊上傳的基因組樣本關系極為密切。
同一天,西班牙團隊公布了西班牙第一份猴痘病毒樣本基因組測序報告。基因組草圖的覆蓋率為98.6%,平均測序深度為77倍。該病毒基因組同屬猴痘病毒西非進化支,與關系最密切的葡萄牙一支序列相比,單核苷酸多樣性位點(SNPs)小于4個,與德國序列相比,單核苷酸多樣性位點(SNPs)為2個。
荷蘭的研究團隊在此前一天,公布了首份荷蘭猴痘病毒樣本基因組序列報告,團隊使用了Nanopore基因測序平臺,測序深度為10倍。研究者在報告中稱,病毒在進化樹上與此前葡萄牙團隊公布的基因組樣本極為相似,與關系最為密切的一份葡萄牙樣本相比,只出現了2個單核苷酸多樣性位點(SNP s) 。
此外,來自法國的第一份病毒基因組序列,比利時的第二份病毒基因組序列都表現出了與葡萄牙最早公布的基因序列極高的相似度,且都屬于病毒基因進化樹上的西非分支。
意大利研究團隊進一步表示,“目前的基因組測序結果進一步支持了這樣的結論,即猴痘病毒在歐洲已經發生了大規模的社區傳播。”
此外仍然值得高度關注的是,在北京時間5月28日晚間,法國研究團隊公布了最新一個法國患者攜帶的猴痘病毒基因組全序列測序報告,四份基因樣本通過Illumina測序平臺,測序深度達到了950倍——這也是目前為止深度最大的測序(測序深度越深,測量越準確) 。結果顯示,相較于2018年在英國發現的猴痘病毒基因,這四份病毒基因樣本出現了46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SNPs)和3個缺失。
此前,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安德魯·蘭博特(AndrewRambaut)表示,“我們曾估計天花病毒(猴痘的近緣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的基因組每年每個位點大約有1x10-5個替換,從而造成病毒平均每年1-2個核苷酸變化。這是估計的高端。”研究者們表示,猴痘病毒的核苷酸變異率顯然超乎人的預期。
來源:綜合澎湃新聞、青年報、新華社 圖源:猴痘資料圖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